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投入使用以来,抗菌药物曾经拯救了无数生命。然而由于长期广泛甚至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健康挑战之一。2021年,全球因细菌耐药性相关死亡达471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每年因耐药性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预计将达1000万。在当前我国临床面临的诸多耐药菌中,最重要的是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尤其是近年迅速增加的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因耐药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CRE检出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并始终保持高位。在2005年—2024年,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3.0%和2.9%上升到22.6%和23.4%,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1.1%和1.4%上升到2.0%和2.3%,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
过去十年间,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MBL-CRE)在全球范围内的病例数显著攀升,而且在亚洲报道的病例数高于其他地区。产MBL的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既往定植、使用抗菌药物、入住ICU、侵入性操作等。MBL-CRE感染部位包含呼吸道、血液及腹腔等。CHINET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MBL-CRE菌株在CRE菌株中占比高达39.3%。产MBL的CRE感染死亡率相对其他感染更高,30天总体死亡率高达29.7%。MBL-CRE是具有高死亡风险的急重症多重耐药超级细菌感染,可水解并导致几乎所有抗菌药无效。由于缺乏针对性药物,给临床治疗其造成的感染性疾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毛青教授表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患者,大多是严重脑出血、重型颅脑创伤、重大颅脑手术后的患者,这些患者共同面临的风险是,容易发生感染。因为他们颅内压升高常会引起呕吐,但由于处于昏迷状态失去了气道保护功能,很容易把呕吐物吸入气道。再加上需要长时间卧床、频繁使用呼吸机,这些因素让他们发生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比普通科室的患者高得多。另外,这类病人手术时间往往很长,伤口暴露增加了颅内感染的风险;治疗过程中还经常需要放置深静脉导管、导尿管等,使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机会大增。一旦病人出现发热、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意识进一步恶化,或者化验结果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明显增加,就要高度怀疑感染。这时医生会先根据经验使用抗菌素控制,同时尽快将痰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伤口引流物等送检,找出导致感染的具体细菌,并明确哪些抗菌素有效,以便医生及时给患者用上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果抗菌素使用不当,比如随意用药、疗程不足或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越来越“聪明”,产生耐药性。在病房环境里,因为病人多、菌种复杂,这些因素叠加就让感染的风险更大。如果是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颅内感染,死亡率可达70%。
产生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最主要的机制。金属酶(MBL)是碳青霉烯酶的重要亚型,作为当前最难应对的耐药酶之一,它可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突变速度非常快,而且常与其他耐药酶共同表达,导致传统治疗方案疗效极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日,注射用氨曲南阿维巴坦钠(以下简称“氨曲南/阿维巴坦”)在上海多家医院开出全国首日处方。作为全球首个针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细菌且覆盖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全酶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配资平台注册,氨曲南/阿维巴坦的上市标志着我国在应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领域迎来突破性进展,开启抗感染治疗迈向精准治疗的新阶段。
安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